作者: 来源: 发表时间: 2024-12-13 10:10
《冲锋》海报。出品方供图
当前,新主流影视创作已经步入常态化,持续涌现出叫好又叫座的影视精品。无论是《觉醒年代》《山海情》等剧集,还是《志愿军》《长津湖》等电影,都在不断促进创作立意与受众审美需求的共振,持续影响着更广泛的内容创作领域。近期播出的军事题材网络电影《冲锋》,展现出新主流影视作品在网络电影领域的全新探索。影片以特级英雄杨根思生平事迹为基础,通过对70多年前杨根思及其战友英勇保卫小高岭阵地事迹的影像再现,让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,为观众带来强劲的精神感召力,感受“冲锋”背后的无限勇气和力量。
写革命的历史就是在写人的历史。《冲锋》将“决定战争胜利的因素是人”这一道理贯穿创作始终,既是在刻画英雄杨根思的感人形象,也是在刻画无数与杨根思一同浴血奋战的英雄。行军路上的志愿军伤员即使可能被冻到截肢也不愿半途而废;老班长身中数枪依然让杨根思扔来炸药包,舍身炸毁敌人的坦克;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,杨根思含泪收集战士们的信件等场景,体现了战士们“非身死不下战场”的精神,令人动容。以人写历史,使这部作品更生动、深刻,让观众感受到志愿军官兵崇高而坚强的信念和使命召唤,在打动人心的同时深入人心。
要书写人的伟大,就不能忽视书写人的日常。《冲锋》巧妙捕捉了杨根思的不同人物面向,将战场上的“铁血战士”和战友眼中的“温情兄弟”形象相统合,这位“最可爱的人”在面向一群“最可爱的人”时,既有领兵作战的果敢坚毅,也有日常交往的温润细腻。面向人物的细致入微的创作,让角色形象更立体、饱满,也增进了观众的情感代入与共鸣。
重大历史叙事的背后往往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核和深远的教育意义,如何围绕于此构造出当下观众可知可感的价值空间,也在考验着视听工作者。《冲锋》的创作经验也提供了有益的启发。
杨根思曾提出“三个不相信”的口号,即“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,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,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”。《冲锋》充分表现了他践行“三个不相信”的过程以及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核:即便阵地上只剩自己一人,杨根思依然做好随时抵御敌人进攻的充分准备;重伤的赵景阳从连长口中确认坚守小高岭阵地的任务完成后,才放心“离开”;郑光哲在回营地途中坚定选择折返,回到小高岭与杨根思并肩作战……“人在阵地在”不是一句口号,泛黄的家书也写尽了从“小家”到“大家”的奉献,“一个人保的是家,一群人卫的是国”的呐喊在这些细节里都得到了具象化。
《冲锋》是当前网络电影市场引人注目的作品,具有再现革命历史、传递精神力量的深度和力度。这部网络电影带领观众走近革命英雄,建立了观众与革命及英雄的情感连接,让观众在回望历史中更好地珍惜当下。(何天平)